萬古長空雁已過,一朝往事成云煙。在歲月的塵埃里,只有青名與詩名,飄揚在歷史的天空。那留下的一行腳印一行詩,告訴我們有人曾經來過。...[詳細] 時間:2023-01-06 14:47 查看:5次 標簽:張耒忠君愛國尊師重道憫懷蒼生
110年前的1912年,魯迅來到北京,直到1926年離開,魯迅前后在北京生活了14年,除故鄉紹興之外,北京是他生活時間最長的城市。...[詳細] 時間:2022-12-30 15:12 查看:51次 標簽:魯迅北京
胡煥庸是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他以提出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而為世人所熟知和銘記。...[詳細] 時間:2022-12-28 14:46 查看:69次 標簽:“胡煥庸線”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地理
在中國古代文章學中,“文勢”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術語,它凸顯了中國文章學的本土化特色,而很難用西方文學理論的概念來比附或闡發。...[詳細] 時間:2022-12-26 14:01 查看:55次 標簽:中國古代文章學“文勢”文章學
常以虛竹感懷,常以節制克己,努力在點滴中培養竹之情懷,追求竹之境界,呈現竹之風雅。東坡的浩然正氣,猶如天地間一株奇竹,錚錚鐵骨如青竹般勁挺。...[詳細] 時間:2022-12-23 12:58 查看:62次 標簽:蘇東坡竹文化
“天下為公”最早出自《禮記·禮運》,描繪了一個選賢任能、沒有紛爭、各得其所的大同世界。正如《禮運》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詳細] 時間:2022-12-13 13:21 查看:3次 標簽:天下為公政治理想價值理念
中華文明作為原生性的文明,延續數千年且歷久而彌新,顯示了極為強大的生命力。我以為,中華文明所特有的生命線,非常值得我們加以深切體認。...[詳細] 時間:2022-12-12 13:18 查看:98次 標簽:中華文明天下為公品德修養
中國傳統制茶工藝及其相關習俗近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是茶的原鄉,文人墨客圍繞茶留下了許多書畫與詩文,讓飲茶成為一件雅事與一門藝術。...[詳細] 時間:2022-12-09 13:31 查看:98次 標簽:茶茶文化中國傳統制茶工藝
《莊子》中所描寫的宏大物象,如鯤鵬、大舟、大年、大椿、大瓠、大樽、大海、大澤、大冶等等,無不給人以“大”為美的深刻印象。...[詳細] 時間:2022-12-05 14:18 查看:80次 標簽:《莊子》以“大”為美政治觀念文化古代美學
在傳統文化領域,清朝時期的臺灣以及大陸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俗習慣都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共同的文化傳統可以使大陸及臺灣各民族始終保持精神上的聯系和心理上的認同感。...[詳細] 時間:2022-11-29 13:56 查看:57次 標簽:臺灣社會治理文化融合
古人視身教重于言教,中國古代留下了海量家教文獻,既有富有啟發的家風故事,也有用心制作的家訓規條,但能夠為后世銘記的,必是言行合一者。...[詳細] 時間:2022-11-25 13:24 查看:102次 標簽:《后漢書》家風家訓
1940年2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的講話中專門指出:“自然科學是很好的東西,它能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所以每一個人都要贊成它,每一個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學?!?..[詳細] 時間:2022-11-21 11:02 查看:82次 標簽:延安時期科學技術自然科學民生
淮河,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濟水并稱“四瀆”?!盀^”即是注海的大河之意。在遠古時代,這四條東奔入海的大河是華夏百姓的生命線。...[詳細] 時間:2022-11-18 15:57 查看:117次 標簽:淮河唐詩文學
孔子的詩學世界包含著“言”“思”“禮”“仁”“道”等思想意涵,從中透示著孔子儒學特有的富有生命色彩的詩性智慧,彰顯了孔子儒學的中國哲學特質,也奠基了整個儒家詩學思想傳統。...[詳細] 時間:2022-11-14 15:22 查看:75次 標簽:孔子詩學中國智慧
龍山時代是我國第一次城市建設的高峰期,包括北方的石城在內,迄今已發現各類遺址達到100余處,可以用“城市化運動”稱之。...[詳細] 時間:2022-11-14 15:15 查看:64次 標簽:城市化運動文明起源龍山時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像《漢書》這樣的經典中有許多家教家風傳承故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益于今天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詳細] 時間:2022-11-11 13:35 查看:176次 標簽:《漢書》家學家風斯文
歷經一個多世紀的北京大學哲學門,創造的景象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其中“中國哲學”的景象也異彩紛呈,美不勝收,審視它需要古今貫通的眼光。...[詳細] 時間:2022-11-07 13:31 查看:92次 標簽:中國哲學北京大學哲學門中國智慧
愛民、富民、保民、養民、利民的民本思想,古往今來各家學說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皆是一個“民”字貫穿其中,終而殊途同歸,源源不斷匯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詳細] 時間:2022-10-28 10:19 查看:228次 標簽:中國共產黨民本思想中華傳統文化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生命起點。它保存和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歷時約500多年的社會面貌。...[詳細] 時間:2022-10-25 09:55 查看:210次 標簽:《詩經》治國興邦家國情懷
《甘石星經》標志著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高度,同時也影響到當時的政治、文化生活。秦始皇造阿房宮和建造驪山陵墓,就采用了天文學的知識,兩座建筑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詳細] 時間:2022-10-25 09:54 查看:99次 標簽:《甘石星經》古代天文學中國天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