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鵬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因此,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里還指出:“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意義
第一個方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并強調“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進民生福祉,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第二個方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
第三個方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
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悠久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國儒家經典《周禮》記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一曰慈幼”指我們要對幼兒慈祥有愛,要給予幼兒良好的養育、托育服務;“二曰養老”指我們對老年人要安養,要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三曰振窮”指要扶貧振興;“四曰恤貧”指我們要對生活困難的人進行撫恤;“五曰寬疾”指我們要為患病的人提供醫療服務;“六曰安富”指要讓生活富余的人安定??梢钥闯?,《周禮》中的這些理念同樣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第四個方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指出,到2035年,要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第五個方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原則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
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要牢牢把握一些重大原則,比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
高品質的生活就是人民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